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广州图书馆作为广州市全民阅读的主阵地基金鑫东财配资,主动把高质量发展融入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繁荣发展中
文|黄广宇(广州图书馆党委书记、副研究馆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广州图书馆作为广州市全民阅读的主阵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守“传承文明 服务社会”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扎实推进广州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切实担负起“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的责任担当,奋力推动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广州建设文化强市贡献力量。
坚守初心,深刻认识全民阅读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而阅读作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促进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助力实现精神富有、建成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这一伟大目标,需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需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化全民阅读是必由之路。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已连续11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
广州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发展,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但目前,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水平仍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面临区域领军型人才缺乏,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水平较为缓慢、信息安全亟需保障等问题。要推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以“走在前列”为总目标,以“二次创业”的奋进姿态,努力实现广州市“图书馆之城”“智慧图书馆之城”“阅读之城”三城合一的目标,为深化全民阅读贡献力量。
担当作为,以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民阅读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湾区核心城市,是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和火车头,广州图书馆作为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中心馆,在推进全民阅读中要主动把高质量发展融入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繁荣发展中,融入公共图书馆基础建设和服务效能中,不断促进全民阅读更有抓手、更有特色、更入人心。
积极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广州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了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实现全市通借通还的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共1020个,全市建成主题分馆44个,图书馆覆盖率为100%,显著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保障水平,形成体系建设“广州模式”,为深化全民阅读打下坚实基础。自2014年起,广州图书馆基本服务指标值稳居全国公共图书馆首位,年接待读者量峰值达933万人次,年文献外借量峰值达1170万册次,年举办读者活动峰值超过4000场次,被誉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图书馆”。
打造优质阅读活动品牌。想要阅读活动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影响更为深刻,就必须输出更高品质更有内涵的活动,形成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阅读品牌。例如,“羊城学堂”“文史广州”活动品牌深入挖掘和弘扬了岭南特色文化;“环球之旅”多元文化交流项目,向全球友好城市生动讲述了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专家志愿者咨询服务”项目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传承文明的精神风尚。高品质的文化需求离不开高质量的阅读活动,阅读活动品牌化发展必将有力推动全民阅读走向深入。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加大古籍保护利用,配合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制定《广州市古籍保护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设立华南地区首家“中华经典传习所”。同时,加强对古籍研究阐释及宣传推广。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广州大典大湾区巡回展览,现已在澳门、东莞、佛山、江门等地开展,促进湾区文化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强湾区民众的感情和文化认同。
守正创新,以满足新时代阅读需求涵养读书风尚
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广州图书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这个重要要求,守正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新需求新期待。
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广州图书馆坚持以党建引领、创新服务为抓手,以筑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出发点,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为落脚点,打造“1+1>N”的党建工作模式,即“1=党建,1=业务,N=无限可能”的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一线,推出“一年一品牌”全民阅读活动,为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2021年举办 “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个100”系列活动,全年举办活动686场次,约281万人次参与。2022年打造“读懂广州”系列活动品牌,共举办活动224场,约769万人次参与。2023年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出10个系列百场“学思想 阅未来”特色文化活动,举办活动573场次,约359万人次参与。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依托科技创新,稳步推进“智慧图书馆之城”建设。科技创新是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重要主题,亦是推动省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广州图书馆坚持创新驱动,不断丰富读者阅读体验,建立广州大典网络服务平台(《广州大典》数据库),开展家谱数字化项目,共完成1.26TB、18325册的家谱数字化工作,有效盘活文献资源,不断满足广大读者网络数字阅读新需求。同时,广州图书馆加快“智慧图书馆之城”建设,结合国家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和数字化发展战略,以云、数、智、链为技术创新支撑,稳步推进“智慧图书馆之城”建设,力争到2026年,全市建成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3000座,镇街级以上图书馆100%建成智慧图书馆。
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积极开展系列特色阅读服务。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助力“百千万工程”。新增“云书馆”布局,推进新设备进入地铁磨碟沙、冼村等十多个重点站点,强化数字阅读推送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开展阅读活动进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公园、军营等“十进”活动,在乡村开展“复兴少年宫”项目,为广大基层群众送去数字资源、书刊推荐和参考咨询等服务。推动“法律专家一对一”等品牌活动下基层,在直属分馆、服务点建立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推进馆企合作,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城市文化是营商环境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广州图书馆积极与社会力量合作,着力打造特色主题分馆,全市建成中央法务区主题馆、南沙IFC空中图书馆等法律主题、艺术主题的多样化主题分馆44个,有效将文化融入企业发展中。办好人才服务实事,为服务人才强市贡献力量。广州图书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为全市符合条件的人才开辟绿色进馆通道,办理荣誉读者证,提供专门的参考咨询和免费送书上门、数字图书馆以及优先提供研究写作室等服务,助力广州更好地汇聚人才、留住人才、服务人才。
保驾护航,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广州图书馆坚持党管人才、党管干部,持续在爱才、育才、引才、用才上下功夫,不断壮大干部队伍“蓄水池”。制定《广州图书馆人才工作方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789”人才梯队成长计划,创设“3612”人才培养制度,打通人才聘用“最后一公里”,近三年申报职称283人次,岗位聘用361人次,创历史新高。积极为人才发展建机制,主动为人才发展提供广阔平台,近三年累计推优推先159人次,成功推荐省人大代表1人、市政协委员2人、市委思想宣传战线优秀人才培养对象9人次、青年英才3人次。加强对职工干部的关心关爱,优化职工办公环境,不断增强职工干部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积极以人才工作的主动,更好把握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动。
新征程新使命。广州图书馆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整合资源优势,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推动全民阅读的广度、深度,继续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作用,为广州建设文化强市贡献力量!
【本文责编】张蓓蕾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4年 第9、10期